食糖及制品作为日常生活和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,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健康与食品加工品质。随着消费需求的增长及国际贸易的频繁,食糖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、添加剂超标或加工工艺缺陷等问题逐渐成为监管重点。检测工作不仅能够保障食品安全,还可规范生产流程、提升企业竞争力。通过科学系统的检测手段,可全面评估食糖的理化指标、微生物安全及感官特性,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及国际标准,维护市场秩序。
食糖及制品的主要检测项目包括:
1. 理化指标:蔗糖含量、还原糖分、水分、灰分、色值、电导灰分、不溶于水杂质等;
2. 污染物检测:重金属(铅、砷、镉、汞)、二氧化硫残留、农药残留等;
3. 微生物指标:菌落总数、大肠菌群、霉菌与酵母菌等;
4. 添加剂检测:甜味剂、防腐剂、漂白剂等非法或超量添加物质;
5. 感官指标:色泽、气味、结晶状态及异物检测。
针对不同检测项目,采用以下核心方法:
1. 高效液相色谱法(HPLC):用于精准测定蔗糖含量及添加剂成分;
2. 原子吸收光谱法(AAS):检测重金属污染,确保符合限量标准;
3. 重量法:通过干燥失重测定水分含量,灰化法分析灰分;
4. 分光光度法:测定色值与二氧化硫残留,保障产品外观与安全性;
5. 微生物培养法: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分离鉴定致病菌及腐败菌。
食糖检测需严格遵循国内外标准:
1. 国家标准:GB 13104-2014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糖》、GB 5009系列理化检测方法;
2. 国际标准:CODEX STAN 212-1999《食糖国际标准》、ISO相关分析方法;
3. 行业规范:QB/T 5012《白砂糖试验方法》等细化生产质量控制要求;
4. 企业标准:针对特殊加工工艺或出口需求制定的内部检测规程。
通过多维度检测技术与标准化流程的结合,食糖及制品检测能够有效识别风险,为食品安全筑起坚实防线。